中山在行动
省人民代表大会首设“代表通道”,10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中山代表梁士伦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代表通道”响起“中山好声音”


作者:郭锦润 发布日期:2019-01-31 【收藏本文


   来自中山的省人大代表、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中)作为10名代表之一亮相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集体采访。记者 余兆宇 摄

1月30日上午7时55分,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东方厅前。10位省人大代表在工作人员导引下依序亮相,直面媒体的“长枪短炮”。

这是省人民代表大会首次设立“代表通道”,不同界别的省人大代表在这里,向全省、全国人民传递更加生动立体的大会宏音,呈现更加民主科学的决策过程。

来自中山的省人大代表、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是走进“代表通道”的10位代表之一。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媒体,他目光坚定、笑容自信,等待记者们的提问。

第三位提问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把问题“抛”向了梁士伦:请问梁代表,中央已明确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并对港澳广深四个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区分,您认为珠三角九市与港澳之间应如何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

接到这样一个“大题”,梁士伦有条不紊,从四个方面侃侃而谈。他说,珠三角九市首先要树立湾区意识,站在大湾区、站在全球视野来谋划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第二,要更加注重创新引领,以广深港澳创新带为主轴,充分发挥珠三角九市自身的创新要素、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明确创新发展战略方向,协同港澳打造一批前沿、高端的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基地,合办研究型、体制机制创新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第三,要协同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粤港澳三地的市场法律制度与标准规则相互衔接,加强大湾区海港、空港群的错位互补,推进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加快自贸区扩区增容,打造世界级的“自由贸易大湾区”。第四,要加快推进各项社会政策衔接,建立大湾区相互衔接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比如医疗保障民生服务、社会建设与管理、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注重“软联通”,充分挖掘和运用孙中山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等大湾区文化遗产资源,促进粤港澳三地的人文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短短几分钟的回答背后,既有长期研究经济工作的经验积累和专业素养,也有大会期间的精心准备。据悉,10位发言代表是由各代表团各推荐1名代表,经大会层层筛选出来的。对这个机会,梁士伦十分珍惜,尽管履职任务繁重,他仍争分夺秒、挤出时间读报告、理思路,进行充分准备。他表示,能够站上“代表通道”,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他将继续认真履职尽责,为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为提升中山在全省、在大湾区的地位和影响力鼓与呼。

责任编辑:郭锦润 来源于:中山日报 【讨论列表】【 返回 】【 打印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
粤ICP备15020197号-1 地址:中山市东区博爱五路62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7号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