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文学

芭蕾心境


作者:杨丽 发布日期:2011-12-02 【收藏本文
 

◆她,身着法袍,游走在法律的殿堂,以芭蕾的心境体味生活之美。

 

闲来无事,看了娜塔莉·波曼主演的《黑天鹅》。这部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的影片,感动我的不是影片本身,而是芭蕾那独具的魅力。

当水银灯流曳,精致的发髻、天鹅般优雅修长的脖颈、闪亮的银舞鞋、方寸之间绚烂的脚尖表演。那美,难以言喻。

芭蕾的美曾疯魔很多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痴迷芭蕾,12岁就在宫廷芭蕾中扮演角色。他与芭蕾就如同唐玄宗与梨园,互为知音,是艺术史上的佳话。据说,1917927日,印象派画家德加在巴黎离世,人们在他的画室里发现他藏起来的一双芭蕾舞鞋。这双芭蕾舞鞋安静地躺在那里,告诉人们,德加一生始终摆脱不了芭蕾之美的诱惑。

或许有人会觉得,西洋舶来品的芭蕾,有点难以亲近。殊不知,芭蕾就是生活。芭蕾,就是完美和平衡的化身。巴尔扎克曾说,芭蕾是一种生活方式。细品生活,可察芭蕾的心境。每次看着身着法袍的劲松,都能感受到芭蕾予人的感动。

优美的结果多是在枯燥和痛苦中得来。无论是芭蕾还是审判,都是如此。雅致的芭蕾,舞者的脚尖全部磨出血泡。绚丽的背后,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枯燥练习。外行人眼中精致美丽的舞鞋被芭蕾舞者称为“粉色小棺材”。要将柔韧的身段塞进一公分小小的世界里起舞,那种痛楚的感觉可能只有《海的女儿》中将鱼尾变成双脚跳舞的美人鱼才能感受。公正的审判,是让弱者得到保护,让正义得以伸张。举重若轻的判案背后,是法官日复一日地在法律条文中摸索,是法官以清明的智慧拨开繁复的社会迷雾。

面对当事人,劲松的气度永远是自信优雅。这份自信优雅来自平日的点滴艰辛。她的书柜上堆满了书籍。有的是法律工具书,为审案可用;更多的是理论书,为钻研法律而买;还有法律之外的书,为提升素养而购。从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到顺利通过“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劲松不仅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反而显得更加匆匆。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她忙得忘记了吃饭;为了做好调解工作,她一个人在深夜加班;为了挽救濒临破碎的家庭,她苦口婆心,嗓子为此沙哑。身边的同事已经习惯为劲松留饭,因为她一旦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就会忘了时间的存在。

为了守护天平,忙点累点并不算什么。可是,随着审理案件的渐渐增多,每逢见到天平,劲松总会感触颇多。法官的天职就是追求平衡的艺术。正如平衡是芭蕾舞基础训练中的重要科目一样,在审理案件时也要寻求众多的平衡。法官的平衡,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不是法槌一敲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法律规则与社情民意的平衡,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正义的平衡,是情、理、法的平衡,是精品案与效率的平衡。

平衡?真的很难!有物理学家认为,芭蕾舞者以脚尖为支点在舞台上旋转飞舞,这种平衡之美本身就是一部美的力学,在优雅背后是对力矩、重力、摩擦力与角动力的精密计算。劲松也常常在思索,该如何精密计算才能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才能真正案结事了。而要平衡利益,首先要平衡好当事人的情绪。

由于家事案件的增多,2010年家事审判合议庭成立,劲松是重要成员之一。家事案件,是些家长里短之事。案件虽小,却能折射出社会影像,最直接影响大众对法院和法官的认知。同时,由于夹杂了太多当事人的情绪,案件处理起来难度并不小。一离婚案件,案件尚未立案,女方当事人就在网络及媒体造就舆论态势。立案后,她又对审理程序提出诸多要求,甚至情绪一度濒临失控边缘。此时,是劲松的轻声细语打动了她,令她心平气和地离开法院。当事人事后说道,以前从未想过法官是这样的。劲松的话让她开始相信法官。

其实,不同的案件有着不同的案情,不同的当事人有着不同性格,劲松总在尝试换位思考,也引导当事人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她通过对双方证据的辨析与取舍,或是调处双方的矛盾,使当事人握手言和,或是做出令原告和被告都能基本接受的判决,不动声色地实现了对双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如果将三尺法台视作舞台,劲松就是个顶级的芭蕾舞者。她将芭蕾追求平衡与完美的精神融入司法之中,始终以芭蕾心境体味着生活之美。

责任编辑:杨丽 来源于:民一庭 【讨论列表】【 返回 】【 打印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
粤ICP备15020197号-1 地址:中山市东区博爱五路62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