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员工受伤公司被判赔7.8万

企业状告行政机关调查行为违法法院驳回其起诉

作者:文/本报记者张房耿 通讯员刘香霞 李志金 制图/解元杰 发布日期:2014-09-05 【收藏本文
案情始末示意图

    员工工作时受伤但过了申请工伤认定时限,为维权他把企业告上法庭。法院采信人社局的调查笔录,最终判企业赔偿员工7.8 万余元损失。企业认为人社局没有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情况下无权对该公司进行调查,他们向人社局索赔。记者昨日了解到,由于行政调查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法院裁定驳回公司的起诉。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连线法官
申请工伤可委托他人超时限可以起诉维权
    公司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是不是只有伤者本人才能申请工伤?行政机关的调查行为是否可诉?昨日,记者就案件涉及的法律疑问,采访了该案的承办法官刘彩虹。
    刘法官介绍说,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并不局限于职工本人,职工所在单位、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均可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申请主体,法定的申请时限是不一样的。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也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职工受到事故伤害超过了法定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决定后,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提起健康权纠纷、请求法院判令企业支付人身损害赔偿款的方式进行救济。
    此外,刘法官解释说,行政调查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权限范围。其次,行政调查行为没有确定企业的权利义务,企业与行政调查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企业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
■案情回放
●员工工伤认定申请被驳回
    邹某权是光泽公司(化名)聘用的机制工。2010年11月22日,他在焊罐顶构件时,因脚手架倒塌而导致左跟骨粉碎性骨折。事故发生后,他并没有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直至2012年3月15日,邹某权就其所受事故伤害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接到邹某权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分别在2012年3月20日、3月23日、3月29日分别对邹某权和光泽公司的员工何某贞进行调查。何某贞在调查笔录中说,邹某权是在上班期间,在车间攀爬脚手架时摔下受伤。
    根据有关规定,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而邹某权2010年11月受伤直至2012年3 月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已经超过了一年的时限。因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12年3月29日作出决定,不予受理邹某权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
●员工起诉企业被判赔7.8万
    邹某权收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的决定后,认为公司应该为其承担责任,因为公司在他受到事故伤害时没有为其购买社保,未帮其建立工伤保险关系,而且在他多次询问并催促公司申请工伤认定的时候,公司一直拖延的态度以致他错过了工伤认定的时限,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012年11月13日,邹某权向第一法院起诉光泽公司健康权纠纷,请求法院判令公司支付人身损害赔偿款94955.6元。诉讼过程中,法院依邹某权的申请,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取了该局对何某贞所作的调查笔录,并采信了该调查笔录。法院于2013年1月8日作出民事判决,最后判决光泽公司赔偿邹某权损失78498.1元。
●公司告行政机关调查行为违法
    光泽公司纷败诉后,向第一法院又提起行政诉讼。该公司称,他们公司是在与邹某权健康权纠纷案开庭时,才得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曾对其员工何某贞进行调查。
    光泽公司认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没有受理邹某权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下是无权对该公司以及该公司的员工进行调查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调查行为违法,导致该公司在健康权纠纷中败诉需赔偿邹某权78498.1元,这个损失依法应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来承担。
    市第一法院审理后认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光泽公司员工何某贞所作的调查笔录是对何某贞陈述邹某权受伤经过的一种记载,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邹某权工伤认定申请是否作出受理决定的一个证据,该行政调查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权限范围,而且该调查笔录没有确定光泽公司的权利义务,光泽公司与调查笔录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光泽公司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于是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了该公司的的起诉。
    光泽公司收到上述裁定书后并未提起上诉。
责任编辑:文/本报记者张房耿 通讯员刘香霞 李志金 制图/解元杰 来源于:中山日报 【讨论列表】【 返回 】【 打印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
粤ICP备15020197号-1 地址:中山市东区博爱五路62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