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市第一法院被确定为全国“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将审判辅助事务全方位外包 中山司法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作者:本报记者张房耿通讯员王念王艳 发布日期:2017-07-12 【收藏本文
    7月7日,最高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一)》。案例选编收录的20个案例中,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对内集约化、对外社会化"的管理创新模式被列为典型改革案例。7月10日,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中山市第一法院将审判辅助事务全方位外包的司法改革经验以视频形式在会上播放。今年上半年,该院在收案率稳步上升的同时,结案效率大幅提高。
    ■案多人少倒逼司法体制改革
    走进市第一法院审判服务中心,几十名第三方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从新收案件材料的整理到法律文书的发送,从案件的排期到法庭的安排等审判辅助事务的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人员专门负责。
    在档案管理中心,近2万件案件的卷宗堆积如山,淹没其中的十几名第三方工作人员按不同的流程,分别负责卷宗的整理、电子扫描、装订归档等工作。这些场景并非偶然,而是该院组建审判服务中心后出现的“新常态”。
    109名入额法官,2016年审结案件48522件,同比上一年度增长28.75%,一线法官人均结案达到405件,2017 年第一季度结案 11445 件, 同比增33.67%……据市第一法院院长罗嘉浩介绍,近5年来,中山第一法院收案数一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持续上涨。
    2016年,该院新收案58118件,在全国3177个基层法院中排名第五。法官数量的员额控制和案件剧增对审判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这一矛盾,倒逼着改革势在必行。
    ■专业人做专业事,法官专注审案
    2015年3月起,中山第一法院启动司法改革。“法官应该做什么?法官只需要开庭、签发文书、撰写部分判决书。其他案件事务都分离出来集中管理。”罗嘉浩说。
    找准定位后,市第一法院通过繁简分流实现专业化审判。“我们以繁简分流、案由相近、人案均衡为原则确定单元管辖案件,同时综合考虑法官个人意愿、特长等因素组建专业审判团队。”
    耗时耗力的辅助事务如何从法官和法官助理身边彻底剥离?该院专业化建设的另一举措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让法官及其助理发挥专业优势专注审案。目前已有审判服务、速录、诉讼服务中心、档案整理等58项工作实现了社会化,并以智能化建设拓展司法资源。
    一系列的改革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7年上半年,市第一法院共受理新收各类案件29106件,同比增长6.03%;办结案件 25524 件, 同比增长22.36%。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74件,远高于全省人均86.27件的水平。
    同时,质量、效率、效果等各项监控指标持续向好发展,质量方面,生效案件发改率降低至0.02%,再审率为0.00%;效率方面,结收案比87.19%,同比上升11.66%;效果方面,信访率仅0.17‰,同比下降0.05%。解决诉讼标的总金额4.97亿元。
    ■中山经验获最高法院及中央政法委肯定
    4月20日,最高法院司改办调研组在深圳召开会议,对广东省法院推荐的全国繁简分流示范法院候选法院进行专题调研,中山第一法院的“建立专业化审判下的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司法改革经验受到调研组高度好评。
    4月21日,中央政法委司法调研组在深圳召开会议,中山第一法院 “以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及购买社会服务解决案件增量问题”的司法改革经验同样受到调研组的高度好评。
    5月26日,《法制日报》头版报道了中山第一法院的司法改革经验。
    6月15日召开的全省法院司法改革督察推进会上,最高院司改办胡仕浩主任点名表扬中山一院的司改工作,认为该院以小切口实现大成效,为全国司法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先进经验。
    6月28日,市第一法院被最高院确定为全国“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全省仅四个法院获此殊荣。
    7月10日,市第一法院改革模式在中央政法委召开的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进行推介。
  
责任编辑:本报记者张房耿通讯员王念王艳 来源于:中山日报 【讨论列表】【 返回 】【 打印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
粤ICP备15020197号-1 地址:中山市东区博爱五路62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