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市第一法院发挥基层司法正能量


作者:记者 张房耿 通讯员 吴绪源 刘香霞 发布日期:2013-09-05 【收藏本文
  
    便民药箱里装着祛风油、创可贴等护理用品,便民工具箱内还有放大镜、老花眼镜等工具......6月26日,由市委组织部和市机关单位党支部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在市第一法院火炬开发区法庭调研时,不禁对基层法庭便民、细致服务感慨称赞,这只是市第一法院扎根基层,发挥能动司法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市第一法院一直致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发挥基层司法正能量。
 
    立足公正司法,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围绕市委“稳中求进,扭住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攻坚克难,履行第一责任维护稳定”的要求和“三重两大一保障”的具体部署,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市第一法院立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妥善处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类商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依法调节经济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自主创新。上半年处理买卖、金融借款、担保、信用卡等各类商事纠纷1869件,解决诉讼标的总额21495.42万元,一批涉及企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商事纠纷妥善解决。积极支持“平安中山”建设,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分子,上半年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372件1412人。着眼民生改善和市民福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期待,对家事、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交通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民生”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倡导公序良俗,推行以看得见、听得懂、感受得到的方式保障群众利益。积极探索协调“官民”矛盾新途径,支持法治中山建设,近四成行政诉讼案件经协调原告主动撤诉或被告改变行政行为原告撤诉。
 
    围绕司法惠民,用司法保障民生
 
    目前,我市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劳动、身份、生活、心理”四进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初步显现。市第一法院坚持“一心三力”,用司法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理心”维护外来工权益,努力化解劳资纠纷,上半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719件,执结涉及工人工资案件569件,共为1354名工人追回拖欠工资累计1077.6万元。完善诉调对接机制、预立案调解机制,提高法院“沟通力”,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仅上半年,诉前联调结案152件,司法确认结案1286件。完善便民利民、推行阳光司法,“服务力”进一步增强。推出网上信访、网上预约立案、短信送达等便民举措,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公开,办好对外门户网站,举办法院开放日等,满足群众对司法公开透明需求。以百姓之心为心,创建文明服务窗口,让司法贴近群众,不断提高“亲和力”。完善司法为民举措,对办事群众坚持不搪塞、不搁置、不推诿,让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少花钱、少跑路,实现“零距离、微服务”,该院立案庭因此荣膺“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着眼加强司法权威,创新审执工作机制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司法工作与时俱进。市第一法院在全国率先试行“离婚财产申报”制度,规定离婚的夫妻双方在庭审前对自身及对方财产进行申报,节约诉讼成本,促进诚信,该创新制度被省内多家媒体作集中报道,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今年6月,市第一法院发出“禁止接触特定人”的刑事禁止令,禁止持刀劫持前女友的小伙杨彬(化名)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一年)擅自接触被害人赵娟及其法定代理人,否则被告人可能面临撤销缓刑,执行有期徒刑的后果。该禁止令也是中山市首例针对接触特定人的“禁止令”。
    完善分段集约执行制度,对恶意逃债,有能力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重点“狙击”,仅今年上半年,已有36名恶意逃债者遭司法拘留,罚款7万元,限制出境25人次,发出278个搜查令进行搜查。
    此外,市第一法院还创新法制教育模式,延伸司法服务范围。如,与10多所中小学签订“青少年法制教育共建平台”协议, 邀请师生参与案件庭审,协助举办模拟法庭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法院,零距离接触法官,更直观接受法制教育。还成立了法官宣讲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巡回法治宣讲,深入乡村、机关、社区、学校、企业授课近30场,接受咨询千余次,受众人数超5000人。
责任编辑:记者 张房耿 通讯员 吴绪源 刘香霞 来源于: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 【讨论列表】【 返回 】【 打印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
粤ICP备15020197号-1 地址:中山市东区博爱五路62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7号